[摘要]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重点
1、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图片、配乐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有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远告别了光明与色彩,一生笼罩在黑暗中。(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有关盲童的录像资料)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书课题:指尖的世界
2、齐读课题,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
(1)读准确,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测初读情况。学习会认字。
3、再读课文。复习会认字,学习会写字。
提示:
(1)读流利,知内容。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生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阅读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落,做上记号,读一读,在脑中想象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重点指导朗读及体会)
(1)“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近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对比,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学生对这种快乐可能较难理解,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联系课前他们查找的资料及之前观看的录像,两相对比,让学生明白在盲人学校里的孩子也是快乐的。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2)“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
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有时,孩子们还玩儿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联系学生踢足球的经验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对于盲童来说,奔跑就很困难了,更何况去踢球。但是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非常开心。让学生体会盲孩子因为自己也能踢球而产生的自豪感、快乐感,想象画面,激情地朗读。
四、布置作业
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自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2、生质疑。
3、教师梳理,能够由学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讲解,难懂的准备讨论。
二、深入理解,走进“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善良的人们”指的是那些关爱盲人的人,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献的人。“美好的心灵”指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课件:补充西藏盲人学校德籍女校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他们善良美好的品质,受到思想的熏陶。)
师:带着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2、“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长廊”指什么?学校。板书:学校
为什么把学校比作一条长廊?
理解:学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走向生活的长廊。
课题为“指尖的世界”,现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他们“曾经想过”什么呢?而他们“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又指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个多彩世界,但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路人的帮助,或许是清晨凉爽的微风,依然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体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要有乐观的心态。
板书:自信、乐观
幸福的生活
三、扩展延伸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成功的事迹……
2、总结: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布置作业
1、复习会写字。听写。
2、写下你读后的感想。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4、写一条公益广告,号召人们加入到关爱残障人的行动中来。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此处隐藏6911个字……p>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六)、板书设计:
5、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七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不计其数、千里迢迢”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共有家园的意识。
3、进一步掌握科学知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要点,了解知识,并注意这类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向我们介绍的科学知识,知道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难点:进一步学会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并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板题:20、意想不到的灾害
2、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1)哪些是意想不到的灾害?课文写了哪些意想不到的灾害?
(2)为什么称它们是“意想不到的灾害”?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二读课文,填写表格。
三、检查交流。
1、课后生字表组词读。
重点正音:蟾蜍泌
重点字形指导:蟾滥
2、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3、交流表格填写情况。
4、小结:通过对课文的读和表格的填写,你了解到了哪些科学知识?
板书:维持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四、深究原因。
1、导入:为什么说维持生态平衡十分重要?
(1)什么叫生态平衡?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出示句子,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A、“不论什么动物”你怎么理解?(不管是有益的动物还是有害的动物。)
B、指导朗读。
2、为什么必须要保持平衡?
出示句子:动物在生活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泛滥成灾。
(1)理解“泛滥成灾”。
(2)联系表格和课文内容,用“()在()泛滥成灾,就是因为人们只想到(),没想到()”说话。
(3)可见,即使是有益的动物,如果无限制地(大量繁殖),也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灾害)。因此,我们要努力(维持生态平衡)。
(4)那如果螃蟹、蟾蜍数量太少了或灭绝了,又会有怎样的后果?
3、举例说明一种动物(有益或有害)太多或太少,甚至灭绝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害?
五、课堂练习。
1、完成课作1、2、3题。
2、谈谈收获:了解到了哪些科学知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一步学会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并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是怎样的?
填空:读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一要(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要点),二要(琢磨文章的词句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
二、琢磨文章词句。
1、自由读课文,体会,圈出重点词句。2、反馈交流:
(1)不计其数的螃蟹,在26000公顷的稻田上咬稻秆,啃稻根,破坏了大片庄稼,造成了重大损失?
A、“不计其数”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螃蟹泛滥成灾。)
B、用“重大”修饰损失,说明什么?
C、指导朗读。
(2)农田里,草丛中到处都是蟾蜍,它们分泌的毒汁使得牛羊等家畜受到毒害,对澳大利亚的动物世界造成了威胁。
A、“到处”写出了什么?(蟾蜍泛滥成灾)
B、“受到毒害”与“造成了威胁”互换可以吗?为什么?
(因为蟾蜍在农田里、草丛里活动,家畜也常在这些地方活动,有直接影响,所以文中说“受到毒害”;别的动物不生活在农田里、草丛里,所以文中说“造成了威胁”。二者在程度上有差别,课文作了准确的区别。)
C、指导朗读。
(3)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4)动物在生活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如食物、天敌、疾病等,这使得动物的数量基本上保持稳定。一旦失去某一种制约因素,动物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加,泛滥成灾。……
三、再理思路,概括段意。
(1)(2)║(3)(4)║(5)║
1、味道鲜美的螃蟹会造成灾害。
2、庄稼的卫士蟾蜍也会造成灾害。
3、分析上述造成灾害的原因,说明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完成课作第5题。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五、课外拓展延伸。
1、阅读《蛇与庄稼》
(1)自读,绘制食物链图,说说相互之间的制约作用。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说说文中那些词用得准确生动。
2、课外收集一份有益动物成为有害,或有害动物为人类造福的材料,在班上交流。
3、以《假如青蛙被我们吃光了》或自由选题,写一篇关于保护生态平衡的短文。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