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我家传家宝征文(精选19篇)

时间:2025-07-28 08:52:49
我家传家宝征文(精选19篇)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9篇《我家传家宝征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我家传家宝征文》相关的范文。

篇1:我家的传家宝作文

我们家是一个非常温馨、非常勤俭的家庭。爸爸妈妈经常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传承下去”。他们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我们的袜子破了,妈妈会把破的地方再补一遍,妈妈补完的袜子就和新的一样穿着很舒服。虽然一双袜子花不了几个钱,但是袜子是由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棉花,由纺织工人辛辛苦苦纺织出来的,我们的节约就是尊敬他们的劳动和汗水。

买菜的时候,爸爸经常货比三家。对比谁家的蔬菜更新鲜,谁家的价格更合理后才决定买谁家的。他不抽烟,不喝酒。烟酒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嗜好,我爸爸却很理智的说:“烟酒伤身体,我们不应该吸烟,尽量少喝酒”。

还有地球最宝贵的资源——水,是必须要节约的,地球上只有百分之三的水是淡水,所有陆地生命都依赖于淡水。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居世界第109位。水已不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水已越来越少。爸爸妈妈总是将洗完衣服的水倒在桶里,墩地的时候用。

勤俭持家,利于我们这个小家,也利于国家这个大家,我们大家会一直将这个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这就是我家的传家宝。

篇2:我家的传家宝作文

我的床前挂着一个包包,那就是奶奶留下的“传家宝”。 记得我小时穿过一件旧衣服,前年翻出来看看,还够不上我的书包大呢!妈妈就胡乱地塞在破篮里。奶奶看看想了想说:“这件衣服颜色还可以,以后可能用得上。”说着把那件衣服,塞进包包。妈妈不由地点点头。 一天,我从门角拾起一颗漂亮的纽扣,高兴地玩着。可没几下就厌了,随手一扔,正掉在奶奶身边。奶奶拾起来,看了看,也塞进了那个包包。 奶奶有个“怪”脾气:凡是家里要丢的或当废品的布条子、扣子、袜子......都捡起来塞进包包,十分珍惜。 有一年,外婆给我寄来一件呢大衣,真b}充。特别是那三个纽扣,透明的,还夹着花纹,好像在哪儿见过。

倒霉的是这件衣服没穿几天,打乒乓球时,一颗纽扣碰掉了。这么漂亮的纽扣哪里有得买吗?我有点忐忑不安。回家,奶奶没怪我,我急忙拿出包包,终于找出一颗和这大衣上的扣子一模一样的纽扣,我仔细一看,就是从门角捡来,又被我扔掉的那颗,心里真有些惭愧。 有一天晚上,妈妈从祖里给我找出一条裤子,一试企合适,可我A着嘴说:“上边有个指头大的洞呢f”妈妈不由叹了口气。忽然说:“你奶奶不是有个‘包包’吗?找奶奶问问有合适的布没有。”奶奶仔细地看看裤子,,哗啦一声,把包包里的东西全倒出来了。我可真傻眼了,里面的东西真不少,简直是个“万宝箱”了。

我眼尖,一下子找出了颜色和这条裤子差不多的布,奶奶笑哈哈地给我缝上了。 一天吃晚饭时,妈妈认真地对爸爸说:“你看,咱家的拖把坏了,加点布条,扎一扎吧!”爸爸皱着眉说:“就是没材料,再说也没有时间呀f” 奶奶一听,立刻放下筷子,匆匆走进屋里,拿出那个包包,在地上一放,笑着说:“材料有的是,明天我来扎吧!” 我知道奶奶的包包又要显“神通”了,笑着说:“我帮奶奶扎!”拖把扎好了。“奶奶,你的包包可真行!”我高兴地说。奶奶看着包包,语重心长地说:“这是咱家的传家宝!” 奶奶去世已经一年多了。我接过了奶奶的传家宝—一个包包,把它挂在床前,我十分珍爱它。

篇3:我家的传家宝作文

我家的传家之宝是我老爷爷的膏药。它是用香油和多种中药材熬制而成的,说它是灵丹妙药,虽然有点太夸张了,但它确实对一些专家都认为没有好办法,只有输液打针漫漫治疗的病,可以做到不吃药,不打针,膏药一到马上病除,这可是我家的祖传秘方。

春天是“腮腺炎”疾病多发的季节,小朋友得了这种病以后,既发烧,两腮还又疼又肿,非常难受,治疗不及时还会留下生理上的疾患。到医院输液打针少说也要十天半月的时间,这时如果贴上我家的膏药,一会儿就能止痛,不打针、不吃药三、五天就会痊愈,你说,这给小朋友消除了多大的痛苦。另外,老爷爷的膏药对摔打跌伤引起的肿痛治疗效果同样非常好。

曾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姥姥家,途中我一不小心把脚伸进了车轮,顿时我的脚疼痛起来,妈妈一看我的脚被揭去一块肉,立刻带我去了牡丹区中心医院急诊室。急诊室的大夫又是给我消毒,又是给我上药,费了好长时间才给我包扎好伤口,最后又说:“千万别感染了。”可是过了几天,我的脚一直肿痛,症状不见轻。妈妈想起了老爷爷的'膏药,带我到了老爷爷家,把老爷爷的膏药给我贴上,一天的时间我就有点不痛了,又过了两三天,我的脚肿消失了,好了起来。

我老爷爷的膏药真灵呀,它不但是个宝,更主要的是能够为老百姓治病啊。

篇4:我家的传家宝作文

我家的传家宝不是稀有的珍珠,也不是晶莹剔透的宝石,更不是什么贵重的古董,而是我们老林家一代代相传的一种精神坚持!

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正是夏日炎炎的时候,体育老师要求我们在烈日下跑步。才跑完一圈,我就汗流浃背,脚掌仿佛被大火烤着一般,再加上我有点肥胖的身体,简直和烤架上的乳猪没区别。看看旁边阴凉的教学楼,再看看体育老师那张“黑炭脸”,我的心里一阵发酸,天知道我多想立刻就扑向教学楼的怀抱啊。我灵机一动,嘿,要不来一个肚子疼吧,老师一定让我休息。于是我立即行动起来。当我刚想举起手来,忽然,脑海中不断浮现起妈妈平时对我说的话:“暄明,从你爷爷开始,就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有付出就有回报。你要记住!”想到这儿,我又把手缩了回来,一股力量压住了我的双手。我的爷爷十九岁就因为一种怪病,双腿不灵活,医生说晚年大概要在轮椅上度过了。可是爷爷偏不信这个邪,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年的生活好习惯再加上规律的锻炼,现在都七十岁了身体还硬朗得很!爷爷经常向爸爸说起这些经历,爸爸再说给妈妈听,妈妈又把这些话说给我听。没想到,想到这里我竟然像被打了鸡血一样,挺起胸膛,继续奔跑!最后,我还赢得了体育老师的连连称赞。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妈妈不禁向我露出会心的笑容,还为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仿佛比吃了蜜还甜!

瞧,这就是我家的传家宝,一种无价之宝,那就是——坚持的精神!我要把这种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让它发扬光大!

篇5:我家的传家宝作文

我家有一件传家宝,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时期,到目前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在我家所有的家具中,它就像是一位“古稀老人”。

它,其实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红箱子,长三十厘米,宽十厘米,高六厘米。它全身红色,由于历史悠久,箱体表面有些地方已经有点褪色,呈现出斑驳的黑色或黄色。箱盖和箱体中间各有半块花瓣状铜片,盖严的时候,就是一朵美丽的莲花。上面挂着一把金黄色铜锁,锁子内还配了一把钥匙,当要打开箱子时,只要将钥匙插进锁内,一转,就可以打开 ……此处隐藏10987个字……爷是想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只要坚持不懈,铁杵也能磨成针;只要锲而不舍,水滴也能石穿。”

我安静地听着,也认真地思考着。是啊,“锲而不舍”,爸爸不也正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我们家的传家宝?

爸爸在工作之余,不玩游戏,不看电视,一有时间,就摆开他的文房四宝,开始练习毛笔字。记得刚开始的时候,爸爸一直在练横、竖、撇、捺……等基本笔划,练了整整三个多月。我问爸爸:“这么简单的基本笔划,你为什么要一直写一直写呢?”爸爸告诉我说:“写毛笔字就像盖房子,不打好基础是写不好字的。”我心里想:这么无聊的基本笔划都能坚持练这么久。爸爸可真有毅力啊!

不管爸爸有多忙,他每天总会抽出一点时间来写毛笔字,妈妈常说爸爸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了。这话一点都不假,看,爸爸又停在那,手在空中比划着,原来他突然想起了一个字,就想书空一遍。妈妈还常常抱怨到,我们家的床单都快被爸爸写破了。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好奇地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爸爸每天晚上在睡觉前,都会趴在床上看书法家写字的视频,然后就在床单上不停地用手写着……类似这样“走火入魔”的事还有很多很多。爸爸能这样坚持不懈地练习写毛笔字,真是让我佩服不已啊!

我也要把我家的传家宝继续传承。从幼儿园开始,我就学习钢琴、舞蹈、画画……虽然每天都要花时间练习,有时累得我都想放弃,但每当看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几个字,我就告诉自己,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现在,我已经取得钢琴和舞蹈的七级证书,画画也常常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获奖呢!

虽然我们家没有贵重的传家宝,但是这“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对我来说比任何传家宝都来得值钱!

篇18:我家的传家宝作文

曾怡然

皓皓月光下,水平似镜;飒飒寒风里,树影摇曳。和着书桌上温暖的灯光,我轻吟着家中流传了百年的传家宝——《弟子规》。

这本书在我家可有来头,据说是太奶奶的母亲手抄了一本传下来的。每每母亲跟我提到它,我不知为何总想到清朝末年那梳着长辫子的孩童们,围坐在大人身边,摇头晃脑地背诵的情景。有时我也学着这样背,可母亲总爱说:“不拘于形式,要懂得内涵。”

在我五岁的天真里,它为我的生命添上饶有趣味的色彩——

从幼儿园放学回到家,我无事可做,母亲突然一脸严肃又神秘地说:“宝贝,我们来玩个游戏怎样?”我顿时眼放精光,立即答应。接着母亲拿出了这件传家宝:“瞧,这是《弟子规》,我们来比比谁背的快可好?”我满口答应。从那以后,放学回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背《弟子规》。我背书的速度快,天天受到母亲的表扬,便越背越带劲,越读越喜爱。可不久之后,新鲜感没了,就不想再背了。这时,母亲跟我讲起前几天刚背的“勿畏难,勿轻略”,竟还让我发现她背的速度超过了我!不服输的性子一下子上来,于是我暗下决心,继续发奋,之后母亲再没有比我更快地背下“每日任务”了。

在我七岁的倔强中,它为我抚平性格的利刺——

在一些口角纷争里,我的倔脾气总是把小事闹大。一次,夜深了,我和母亲的争吵才刚刚结束,气呼呼的她转身拿出《弟子规》,罚我去抄其中的“父母责,须顺承”这一条。正在气头上的我,只有手无心地“龙飞凤舞”,可渐渐平静下来后,凝视着“父母责,须顺承”这一句,那一笔一画似乎是在鞭打着无礼冲撞母亲的我。回想过去,自己的倔强任性不知惹得母亲多少次暗自流泪,“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字字句句都在告诫我:明知道父母是爱你的,你还这样任由坏脾气张牙舞爪地伤害他们!是啊,感谢《弟子规》,在我初识人事的时候点醒了我。从此,我便将它好好收藏,细心存放于桌角的便携书柜上,好时刻警醒自己。

在我十岁的懵懂里,它为我拨开生活的迷雾——

我又犯了错,早先就约定好的聚会,由于我出门时突然想起作业没做完,赖着不走,害得人家苦等好久却扫兴而归。次日,得知被我爽约的小伙伴满心不快,我心里顿时矛盾重重:想要道歉,可又拉不下脸来;想就这么算了,可内心总惴惴不安。那天,自己怎么也读不进书,连玩都没劲。良久,我回到书房,默默翻开《弟子规》,一眼就看见了那句“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是啊,知错不改,不能以己度人,难道我就要做这样的人吗?静坐书桌前,我将这条工工整整抄足了二十遍,仿佛拥有了全宇宙的勇气般,打电话给小伙伴真诚地道了歉。

《弟子规》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我的成长历程,教我做人的道理,帮我一次次地修正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不仅是我们这个小家的传家宝,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的传家宝!它是人生第一规,值得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篇19:我家的传家宝作文

李佳沂

它是一个大柜子,黑色的外层中还隐隐带着红色,门上有两条明显的裂痕,暗红色的漆有些脱损,原本的木色斑斑驳驳地被磨现,上边还有些许不易察觉的细划痕。柜顶上的漆色早已褪去,木板的边角开始碎裂松动,一不小心就会掉落似的。握着像扁扁的铜铃似的把手,打开门,“吱呀”的声音令人担心门板随时会掉下。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书,柜子中央还有两个抽屉,拉出来时,木板还会松开。靠近它,仔细闻一闻,还会有一阵淡淡清香,这是木头特有的气味。

这便是我家的传家宝——书柜。奶奶说,它是从清朝传下来的,一代一代,传到了她手里。当时,她正是上学的年纪,在物资短缺、条件不好的那段时间,她去乡下当知青,农村环境恶劣,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读书了。奶奶却带着它,省吃俭用,饭吃的最少,衣服最简单,用的也最便宜,只为了穿过一条条泥泞弯曲的小路,跋山涉水去买书读。几年来,书柜里的书不断增多,书又不断被一双手拿进拿出。不论条件多艰苦,奶奶始终坚持读书。雨天,雨水与土混为一体,形成一团团湿乎乎的泥团,踩在路上就会粘脚;大风呼啸,沙尘飞天,让人睁不开双眼。可奶奶无论泥团是否与她“形影不离”,无论沙尘大风如何凶猛,也不停止她买书的脚步。后来,在她的努力之下,她考上了福建医科大学。

它又被传给爸爸,传给我。给我时,正好是我开始接触书的时候,先是妈妈一个字一个字讲故事,再后来,认识一点字,就半知半解地抱着书“啃”起来。“妈妈,这个字怎么读?”家里经常会响起这个声音。学了拼音后,我也不会问了,只管读书。绘本、童话、故事书,都加入了书柜,成了“书家族”的一员。我捧着它们,坐着看,靠着看,站着看,甚至吃饭也看,每次睡觉前都是被妈妈强行夺走手中的书才肯去睡。再大点,书柜里的书又变成了文学书,它们无法静静地躺在里面过着懒散的日子,因为每天都有一双手取出几本,又会放回几本。现在,书柜不止它一个了,因为书越来越多,这个经过多年岁月洗礼的老人承受不了如此多书了,那个以前踮脚放书的女孩也要小学毕业了,但她依然爱看书,其热情,与当年走到哪书到哪的女孩相比,还是一分不减。

祖辈传承的不仅是书柜,是一种文化,一段故事,一份寄托。书柜散发出的不仅仅是木香,还是书香。世世代代的传承,是物,是心,也是希望。传承的人在变,使用的人在变,里面的书在变,世代也在变。可不变的,是祖辈对书的喜爱,还有那个散发着木香和书香的大书柜。

《我家传家宝征文(精选1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