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阅读答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安的种子阅读答案 篇一《安的种子》阅读原文:
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
“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
拿到种子后……我要第一个把它种出来!本想。怎样才能种出来呢?静想。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
本跑去寻找锄头。静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安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自己胸前。
本把种子埋在雪地里。静去查找种莲花的书籍。 安去集市为寺院买东西。
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有发芽。
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的刨掉了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
我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的。静想。
静将选好的金花盆搬来,放在最温暖的房间里。安接着清扫寺院中的积雪。静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的种下了种子。
安和以前一样坐着斋饭。
静的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它。
清晨,安又早早的去挑水了。静的小幼芽(因为 因此)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晚课后,安像往常一样去散步。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
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的看着眼前的绿叶。
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地 美美地)盛开了。
《安的种子》阅读试题:
1.用选择括号里最合适的词语。
2.用“欣喜”造句。
3.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为什么最后只有安的种子发芽了,长叶了,开花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阅读答案 篇二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 :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 u),同“否”。⑥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不久。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 2.冀罪止于身( )( )
3.二儿可得全不( )4.寻亦收至( )( )
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参考答案:
一、1.逮捕 惊恐 2.希望 自身 3.同“否” 4.不久 逮捕他们的人
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雾霾之下岂有完卵》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三《雾霾之下岂有完卵》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大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依稀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谁在雾里寻找谁在雾里迷离?谁在雾里活着又在雾里死去?谁在雾里奔波谁在雾里哭泣?谁在雾里挣扎谁在雾里窒息?”1月14日,北京的那场大雾,催生了无数抱怨的口水,催生了许多搞笑的段子,还催生了这首大雾版《北京北京》。
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现实的紧迫性,终于在这场遮天蔽日的大雾之后,让所有人为之惊醒。也就在这一天之后,很多人才知道北京原来并不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犹有过之,只不过他们早已“习惯”,不像北京人这么“大惊小怪”。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到1%——不仅是“北京北京”,更是“中国中国”。
正如歌曲所唱:“人们在大雾中互相质问和思考,探讨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能怎么样呢?知道了一些原因,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并没有找到希望,普遍的情绪是无奈:人们只能就这样等待下一次雾霾天气的到来。来得很快,就在北京,享受了短短三天蓝天,1月18日晚,北京气象局再次发布雾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六级污染。
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那么难?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相伴随的则是环境破坏触目惊心。再拿这次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来说,就包括工地、工厂的减产甚至停产。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而事实证明,“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好”往往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痛下决心,即便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保护环境?在经济放缓带来的弊端与环境恶化带来的弊端之间,想好到底承受哪一个了吗?
空气污染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前者指向人们的出行,后者指向冬季的取暖。如果说取暖问题上选择的余地不大,那么有车一族,能不能尽量多乘公交少开车?想买车的人,能不能尽量选择小排量车?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恐怕很多人的选择都是与环保背道而驰。边开车边埋怨空气污染,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批评政府很容易,要反求诸己则很难。
仔细想一想,这两个问题都不易解决,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于人的远见:鼠目寸光,而人类则懂得悬崖勒马。从积极的一面看,这次前所未有的雾霾天气,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启示,便是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空气面前,人人平等——就算用上空气净化器,戴上口罩,但总不能一天到晚“躲进小楼成一统”,而且,单就这种不便已经让人幸福感下降不少。空气面前,也很难打造出一个“特区”。还是以北京为例,虽然把重污染企业搬迁到外省(比如首钢搬到河北),花费巨资以天然气替代燃煤,率先使用低硫车用燃油——这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措施——但是空气是流动的,外地的污染仍然会影响北京的空气质量(北京的PM2.5有四分之一来自周边地区)。“邻避主义”不可能是治污的解决之道,泼出去的脏水,终将回到自己身上。
……此处隐藏1581个字……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可是他打断了她:
“难道你站在这里是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地说不出话,神色有点慌乱。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15.安恩把奶牛牵到集市上的目的是: 。(2分)
16.文章着力描写奶牛的健壮结实,其作用一是 ;二是 。(4分)
17.品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4分)
(1)“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己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将句中的“我们”改成“我和牛”为什么不好?
(2)“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安恩老太太既然坚定地拒绝卖牛,为什么会有些”窘迫不安"?
18.从全文看,安恩是一个 、的老妇人?(4分)
19. 读了这篇小说,你有何感悟联想?请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感悟联想。(6分)
参考答案:
15.让它跟同类相聚,散散心。(意思对即可。2分)
16.为人们想买牛作铺垫;侧面表现安恩对奶牛的精心喂养。(言之有理均可。每空2分,共4分)
17.(1)“我们”更能表明安恩把奶牛视为与自己同样的生命(更能表现安恩的淳朴、慈爱) (2)担心别人误解她拒绝卖牛的用意(担心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别人)。(意思对即可。每题2分,共4分)
18.关爱动物,善良仁爱(俭朴勤劳、善解人意、沉静慈祥)(概括合理均可。每空2分,共4分)
19.可从“尊重生命”、“善待动物”等方面写感悟或联想。示例①:从安恩身上,我读懂了什么是尊重生命。任何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都是无比珍贵的。我们应当以爱心、诚心去尊重、珍爱、善待身边的任何一个生命,尽管它只是一只小鸟、一株小草、一朵无名的花…… 示例②:人应该善待动物。动物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例如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老舍笔下的猫、丰子恺笔下的鹅。现在网络上却出现虐猫的视频。摩登女子用高跟鞋踩踏猫,以虐待动物谋取暴利,真是令人发指。(感悟真切或联想合理,占3分,语言通顺占2分;有感悟或有联想,占2分,语言较通顺占1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文言文阅读题 篇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文言文阅读题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t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1.解释划线的词。
(1)孔融被收________
(2)冀罪止于身______
(3)二儿可得全不____
(4)寻亦收至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逮捕
(2)希望
(3)同“否”
(4)不久
2.(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3.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意对即可)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文言文阅读理解 篇七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1.逮捕 惊恐2.希望 自身3.同“否”4.不久 逮捕他们的人
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文言文阅读理解 篇八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
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u),同“否”。
⑥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不久。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
2.冀罪止于身( )( )
3.二儿可得全不( )
4.寻亦收至( )( )
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参考译文和答案】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阅读答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