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通用多篇】

时间:2024-11-26 03:17:35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通用多篇】

导读: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通用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 篇一

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出示生字词,小组合作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感情。

2、懂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一、复习探究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匆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听写重点字词。听写重点词语。强化记忆,识记字词。

二、合作交流

1、试答追问

学习交流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2、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3、交流体会文章的后两个自然段。

4、交流名言警句。

三、指导朗读

1、带着体会有感情的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背诵。

3、分小组朗读比赛。感情朗读、背诵片段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四、巩固延伸

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 篇二

草原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接受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达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

你见过草原吗?请见过草原的同学描述一下草原的风景,说一说在草原上的感受。

2、让我们来到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出示草原风光图片,播放凤凰传奇的歌曲《我从草原来》。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图片导入的新颖方式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扫除阅读障碍。

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语文学科的性质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题导入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印象,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课文的氛围之中)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并板书:

草原

人情美

(沿着作者的思路,紧紧抓住课文中景色美、人情美两大部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感情,是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简洁有效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作者简介: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骆驼祥子》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2、用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要求学生一边听老师范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及时切入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通过朗读再现出来)

3、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风景美)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学生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理解“一碧千里”(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②“茫茫”就是模糊不清,结合图画,让学生说说“并不茫茫”的意思。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体会用词的准确,想一想把“清鲜”换成“清新”,把“明朗”换成“晴朗”好不好,为什么?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此处隐藏11875个字……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五、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 篇十

丁香结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感受作者豁达的胸怀。

【学习重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3、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结”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长青。试着再举出几例。今天我们来学习《丁香结》,看看作者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说《三生石》。

三、词语:

缀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 花的。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从感观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2、朗读课文4—6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

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知识链接:品读《梨花》,思考象征意义(纯情)

3、作者多年赏花,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作者对丁香结持什么态度?

从容、豁达、积极

古人对丁香结也有自己的感悟,品读李商隐的《代赠》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体会古人对丁香结的理解。

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 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问)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此处丁香结有何寓意?

摊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句作答)

(2)“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处丁香结有何内涵?

——青鸟不传云外信

没有故人音信的相思之愁

郁结不散的相思之愁

同样是丁香结,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结抒发愁怨之情,而作者笔下的丁香结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正如作者所说,人生中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让我们学习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不顺心的事,这样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有滋有味。

五、作业设计

必做:背诵李商隐的《代赠》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选做:阅读《语文读本》中的《野草》。

第二课时

一、作业检测:

1、检查背诵

2、李商隐的“同向春风各自愁”中的“愁”体现在哪些景物上?

——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

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中的“愁”连绵不断,哪句诗能体现出来?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探”“窥”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丁香 花可爱的情态。

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问题)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丁香的美丽、高洁、愁怨在雨中形神毕现。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 花蕾更加凄楚动人。

3、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照耀”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照耀”一词写出了花白如雪,似有光辉晕出。写出了花对作者心灵的鼓舞和慰藉,启发了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联翩,思如泉涌。

4、“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代替“丁香”,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使行文富于变化。

修辞手法上:

积雪是借喻(借用喻体来替代本体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莹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特征来代替事物本身)

三、作业设计

体会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选择一种你熟悉的花,写一个小片段,100字左右。友情提示:选择自己真正观察过的,例如:紫藤萝、荷花、迎春花、梨花……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通用多篇】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通用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