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连锁经营管理论文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连锁经营管理论文 篇一【文章摘要】
《连锁经营管理》是高职教学中一门较为新兴的课程,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创新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应用能力的特点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文章从开设专业和该课程在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入手,分析了该课程现有主要教学模式及其优势与不足之处,反思和总结了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今后改进和发展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连锁经营管理》;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校企合作
1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开设的专业与地位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是伴随高职院校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该课程一般开始在第一学年,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一方面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掌握连锁企业的经营方式和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使学生可以对后续各门专业课程有基本的了解。近几年,随着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和企业都引入了连锁经营形式,一些相关专业也开始开设《连锁经营管理》课程作为重要专业拓展课程,一般开设在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后期。
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不相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采用就有了不同的选择,也就形成了现在《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各不相同的教学现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特别是在高职课程教学版块,需要有结合实际教学现状和地区、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而进行改革的创新精神。《连锁经营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高职专业课程,更是需要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2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 纯粹的课程理论
延续多年的高等院校理论教学模式,主要以课本为主,采用教师讲授的形式,将连锁经营发展的历史、现状,模式等内容教授给学生,中间会穿插一些经典课程案例,把教学重点放在连锁经营的理论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连锁经营的核心理念和性质,简言之知道什么是连锁经营即可。这种模式能够将连锁经营理论体系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缺乏实践环节,与现实连锁经营脱节。所以,除了刚开设该课程或者非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很少采取这种模式讲授《连锁经营管理》课程。
2.2 基本理论+综合实训
纯粹的理论化教学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为了突出高职教育贴近实际需求、强调应用技能的特点,《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调整。在理论教学版块进行了一定的删减,只保留最核心的重要知识点。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大量引用最新的行业、企业发展资讯和案例作为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让专业课程学习更贴近现实经济发展现状。因为删减理论教学内容而多出的学时,则会用于开展综合实训。例如,参观校企合作的连锁企业来认识连锁企业的构成和经营,操作校内实训室设备和软件来模拟连锁企业日常经营,参加由连锁企业提供的假期兼职来积累实践经验等。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主要采取的形式之一,既有基础理论教学,又贴近连锁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能够起到承上启下,对其他专业教学能够拓展视野和知识面。但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综合实训版块的内容设置比较基础,只能做到参观、考察、模拟等各种短期认识和了解,不能提供一个更广、更深入的平台。
2.3 深入连锁企业的细致化教学
随着高职院校与连锁企业校企合作的深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一是在课程实训这个环节上进行了深入校企合作与改革,综合实训不在是简单的校内模拟操作,校外参观考察,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完成后进入连锁企业顶岗实习,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完成对学生实践环节课程学习,这个过程能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连锁经营与发展。二是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除连锁经营核心共通内容之外,其余部分完全按照校企合作企业经营内容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完全掌握合作企业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为后期的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打下基础。两种方式都是《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深入校企合作企业的细致化教学,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会掌握到最实用、最具体的实践知识和能力。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如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和安排如何既满足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符合连锁企业的要求,同时又适应不同学生毕业后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 对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的反思
3.1 课程教学模式应按专业发展需要而定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应该怎样教才符合高职教学特色一直都是该课程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无论是纯理论式教学,理论+综合实训的改进式教学,还是深入连锁企业的细致化教学,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关键是不同专业在选择《连锁经营管理》加入专业课程体系时,应思考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所在专业服务的行业或企业的需求,准确把握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若该课程是作为专业拓展领域的学习,那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理论+综合实训模式来进行教学。如果没有相应的校内外资源,那么纯理论式教学,同时注意结合实际也未尝不可。但若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如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连锁经营管理》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那么理论+综合实训模式的教学模式是必须的,如果能有更好的校企合作平台,深入连锁企业的细致化教学模式就是更好的选择。
3.2 课程教学环节的校企合作要加大改革力度
开展课程教学环节的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但也是一个难点。一是,校企合作对象单一。目前,与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连锁企业基本上都是超市,业态种类过于单一。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最终在超市就业的比例相对较小,大部分毕业生都会进入到其他零售业态中去。单纯只跟或者只能跟超市进行校企合作来开展《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会使教学内容、方法上受到一定限制,不适应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所以,今后校企合作对象应该更广,百货、专营店、餐饮、教育培训等各行业,只要开展连锁经营的,都应该纳入校企合作的考虑中。二是,缺乏“双师型”教学团队。《连锁经营管理》现阶段的教学仍以学校教师为主,校企合作企业多提供场地供老师和学生参观与实习,具体教学过程仍由学校专业教师来承担。学校专业教师专业基础知识牢固,但在连锁企业工作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因此,聘请连锁企业专业人员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老师,依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提高课程整体教学水平,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构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
3.3 课程教学内容中应加入创新创业教育
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一直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相关调查,许多高职毕业生都会选择创业作为自己的就业之路, ……此处隐藏14871个字……加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建成了“电子商务实验室”;建成了“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成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建成了“市场营销实训室”;建成了“电子商务技能鉴定实训室”;正在建设“商务综合实训基地”;正在建设“物流管理软件模拟实验室”;正在建设“企业资源管理(ERP)实验室”;建成已使用两届“陕西国防学院劳动技能鉴定考试中心”,有近70余学生获得助理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建成已使用四届“陕西国防学院劳动技能鉴定考试中心”,有近220余学生获得营销师(四级)资格证书。
(2)校外实训基地
建成了校外实训基地:四川华迪实训基地、西安合力实训基地、陕西惠安化工集团实训基地、大唐电业、西安人人乐实训基地。
三、连锁经营与管理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预测
连锁经营的出现,是21世纪中国市场最引人注目的变革之一,是中国流通的一次革命,也是我国未来零售业发展的航标。时下国际知名连锁经营企业沃尔玛、家乐福等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引发了中国零售企业的重新洗牌,而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国内连锁经营企业更是掀起了对零售业人才需求的浪潮。资料表明,2005年国内连锁经营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在100万人以上,与不断增加的人才需求相比,精通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却寥寥无几,市场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可谓求贤若渴。本专业瞄准市场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国际化连锁商业发展的需求,掌握连锁经营的基本原理,熟悉连锁企业购销和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可从事以下工作:
①连锁企业总部或分部各相关管理岗位工作;
②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相关岗位管理工作;
③连锁企业门店开发及管理等相关工作;
④连锁企业采购业务相关工作;
连锁经营管理论文 篇七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连锁经营与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连锁经营形态是零售企业普遍的组织形态。连锁经营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目前就业市场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普遍理论知识相对丰富,而实践操作管理能力较差,不能满足连锁经营企业的需求,就业市场结构矛盾较为突出。2014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安阳师范学院是转型发展的重点院校之一。笔者以安阳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对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连锁经营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从两个方面实施,分别建立新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1.选取合适教材,引入项目训练和案例分析,改变传统课堂授课模式通过前期的企业调研,选取了更适合学生的教材。教材《现代连锁经营与管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汤伟伟主编,隶属于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保障了教学材料的先进性与适应性。同时编写新的理论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摒弃了原来纯粹由教师讲授的课堂模式,而采取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团队项目训练的形式布置学生市场调研及案例分析任务,学生在学期中进行小组调研展示,要求小组成员展示调研问卷、调研过程、调研视频;并要求其他小组对演示小组作业进行评价、讨论,考查学生用所学理论设计问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以及学生对连锁企业经营战略思考的深度。项目训练主题包含:连锁经营企业客户服务体系建设状况、选址分析、门店经营管理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采购体系建设、门店配送管理、财务管理体系等。调研连锁企业选择范围:医药连锁、餐饮、娱乐、零售超市、酒店、家电连锁、连锁物流企业等。2.知识模块与项目训练顺序及学时安排根据选取的教材及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对课程知识模块进行了学时分配。
(二)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实践教学以企业实习实训为主,以实验模拟为辅,建立了专业实验实训室,引进了连锁经营管理实验软件;另外,深化校企合作,与多家连锁品牌企业达成了校企合作意愿,部分学生开始在企业实习。1.引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验软件,学生分组模拟企业经营(以上表为例)实验室购买了专门的“流通之道”——连锁经营与管理实验实习软件。根据实验软件功能及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模拟进行门店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配送管理等操作模块,熟悉连锁经营业务流程。另外,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企业角色分工,组建了虚拟连锁经营企业。利用创业之星软件,模拟连锁企业整体运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学期末要求学生撰写操作模拟心得体会,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予以物质奖励,增强了学生主人翁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2.深化校企合作,扩大院系实践基地范围教师积极与连锁经营企业沟通协调,目前已经与顺丰速运、苏宁云商集团、丹尼斯达成了实习合作意向,联合制订了三个月到一年的实习实训计划,签订了实质性合作协议;期望通过轮岗制度,实现教学现场化。
三、课程教学考核内容与方法改革
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别设置教学考核标准。期末成绩按照学校要求以理论占比60%、实践占比30%、课堂出勤占比10%,进行最后计算。其中理论部分成绩由“学生撰写的市场调研报告+小组项目训练PPT汇报”两项组成,分别设置了评分标准;实践模块以“学生实验模拟操作软件经营业绩”进行成绩评定,参考软件自动打分进行小组评判。期末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了群众意见收集,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得出:80%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形式较好,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先进;但有20%的学生认为教学改革方案占用了他们太多时间,认为课程应设置在大二下学期。这是教学改革以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颖。连锁经营课程“2+1”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2012,(2).
[2]王青。基于IGA零售校企合作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J].大学教育,2014,(1).
[3]夏黎。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中的校企深度融合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4).
[4]赵杨。基于创业导向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探索[J].当代经济,2012,(11).
[5]魏蕾。以就业为导向的连锁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创新[J].管理学家,2011,(9).
[6]张波,李斌宁。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实践研究——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5).
[7]马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8]谢琼。以两个结合为抓手,创新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连锁经营管理论文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